高职生校园应急处置策略: 从风险识别到能力养成的全面探索

作者:sunbet 来源:sunbet 时间:2025-09-29 18:12 点击:8次

近日,一场关于高职生校园应急处置策略的专题分享会在四川省社会科学普及基地——应急管理知识普及基地成功举办。本次分享会由应急管理领域专家黄昌忠主讲,深入剖析了高职生在校园生活中可能面临的各类应急风险,并提出了从风险识别到能力养成的系统性应对策略。

一、高职生校园应急风险类型与特征

黄昌忠指出,高职生在校园内面临的应急风险主要包括实训安全事故、消防安全事件、公共卫生事件和心理危机事件四大类。实训安全事故多发生在机械加工、电气焊接、化工实验等实操环节,具有专业性强、突发性高、后果严重等特点。消防安全事件则广泛分布于实训车间、宿舍等区域,一旦发生,后果不堪设想。公共卫生事件如食物中毒和季节性传染病传播,对师生健康构成严重威胁。而心理危机事件近年来呈上升趋势,受离异家庭、学业压力等多种因素影响,需引起高度重视。

二、事前预防:构建个人安全防护体系

针对上述风险,黄昌忠提出了构建个人安全防护体系的策略。首先,通过“安全隐患随手拍”等活动,培养员工的风险识别能力,结合专业特点进行日常训练,如机械专业员工掌握“三色风险标注法”,化工专业员工建立“试剂安全档案”。其次,储备基础应急技能,如心肺复苏术(CPR)、海姆立克急救法、灭火器使用等,并掌握与所学专业紧密相关的专业技能。此外,严格遵守实训操作规范、宿舍管理制度和公共活动规则,做到防患于未然。最后,加强心理预防,建立“情绪晴雨表”自我监测机制,熟悉校园心理支持资源,及时识别并报告同伴的心理危机信号。

三、事中处置:高职生应急响应的核心能力

在应急事件发生时,高职生需具备迅速、准确的应急响应能力。黄昌忠详细阐述了应急响应的四个阶段:初始判断阶段要求保持冷静和专业理性,准确判断事件情况;基础响应阶段需根据事件类型采取相应措施,如火灾处置牢记“提、拔、握、压”四字诀;专业处置阶段强调协同救援分工和专业方向指导;信息报告阶段则需遵循“快速、准确、完整”的原则,及时报告事件情况并保护现场。

四、事后恢复:从创伤应对到经验转化

应急事件处理完毕后,高职生还需进行事后恢复工作。这包括心理调适,如承认情绪存在、采用放松技巧、寻求情感支持等;生理恢复,如遵循医嘱完成治疗与康复训练;经验总结,从个人、班级、校园三个层面进行反思和改进;技能提升途径,针对暴露的短板进行专项训练;以及制度反馈,通过便捷渠道反馈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五、应急素养的日常培养路径

黄昌忠强调,应急素养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融入日常学习生活中。他提出了四条日常培养路径:一是通过课程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与操作规范;二是参与实践训练,如消防演练、专项训练等;三是参与校园文化建设,如安全主题班会、应急技能竞赛等;四是利用社会资源,如参加应急培训、关注科普内容、熟悉周边应急资源等。

此次分享会不仅为高职生提供了全面、系统的应急处置策略,更为他们构建了一个从风险识别到能力养成的完整框架。与会者纷纷表示,将把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自己的应急素养和安全意识。

此次专题分享会的成功举办,标志着高职生校园应急管理工作迈上了新台阶。未来,各高职院校将进一步加强应急管理知识普及和技能培训,为构建安全、和谐的校园环境贡献力量。

b1f44ae3d5314130d1c30b4d6b2c337a.jpg

af9636da1ba81e40db4f73dcbe20e8e5.jpg

0b005e183b3979be0aaf3df9a5a697dc.jpg

文字:王  峰

图片:王  峰

审核:庞志刚